2013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9月20日

  商业银行对单一借款人或交易对方的评价,应定期进行复查。当条件改善或恶化时,应对每个客户重新评级,确保内部评级与授信质量一致。

  内部评级是监测和控制单一借款人或交易对方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评级下降的客户应当接受额外的管理和监测。一般而言,对于信用等级较高的客户偶尔发生的风险波动,应给予较大的容忍度;对于风险程度本身就很高的客户,则应给予较小的容忍度。

  需要注意:

  从单一客户风险的检测到同类别客户的风险监测(从个体延伸到“风险域”企业);内部评级是风险监测的重要工具。

  (二)组合的风险监测

  1.传统方法:对资产组合的集中度和结构进行分析监测。商业银行可以依据风险管理专家的判断,给予各项指标一定权重,得到对单个资产组合风险判断的综合指标或指数。

  2.资产组合模型:

  (1)估计各风险暴露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得到整体价值的概率分布。

  当然,估计大量个体暴露之间的相关性非常困难,一般把暴露归成若干类别,假设每一类别内的个体暴露完全相关。在得到各个类别未来价值的概率分布后,再估计风险类别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得到整体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

  (2)不处理各暴露之间的下相关性,直接估计该组合资产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

  组合监测能够体现多样化投资产生的风险分散效果,防止国别、行业、区域、产品等维度的风险集中度过高,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二、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不良资产/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 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预期损失率

  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暴露×100%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

  单一(集团)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

  贷款风险迁徙率:

  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监测指标。

  (1)正常贷款迁徙率

  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 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一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 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一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