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9月11日
二、风险计量

  (一)作用:风险计量是全面风险管理、资本监管和经济资本配置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商业银行能够有效运用计量模型来正确评价自身的风险/收益水平,这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国际最佳实践:针对信用风险的 Risk Metrics,Credit Metrics,KMV 等模型;针对市场风险的VaR模型;针对操作风险的高级计量法等。

  (三)关键点:开发风险管理模型的难度不在于所应用的数学和统计知识有多么深奥,重要的是模型开发所采用的数据源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充足性。目的是确保最终开发的模型可以真实反映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对不同类别的风险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基于合理的假设前提和参数,尽可能准确计算可以量化的风险\评估难以量化的风险。同时,充分认识到不同风险计量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采用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压力测试等其他分析手段进行补充。

  (四)风险计量不是万能的,模型风险:商业银行在追求和采用高级风险量化方法时,应当意识到,高级量化技术通常伴随着计量方法的复杂化,进而形成新的风险(如模型风险等)。因此,在利用高级风险量化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决策以及核算监管资本的数量时,商业银行应当具备相应的知识/技术条件,并且通过监管机构的审核。

  三、风险监测:动态、连续的过程

  两个层面的具体内容:

  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KRIs)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确保风险在进一步恶化之前提交相关部门,以便其密切关注并采取恰当的控制措施。

  报告商业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并随时关注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的实施质量/效果。

  两个要求:动态连续;满足不同风险层级和不同职能部门对于风险状况的多样化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