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证券从业考试基础知识章节知识点第三章第四节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6月5日
第四节 国际债券
知识点:
  • 一、国际债券的定义及特征
  • 二、国际债券的分类
  • 三、亚洲债券市场和我国的国际债券
一、国际债券的定义及特征:
  1.定义
  国际债券是指一国借款人在国际证券市场上以外国货币为面值、向外国投资者发行的债券。
  2.特征
  (1)资金来源广、发行规模大。
  发行国际债券是在国际证券市场上筹措资金,发行对象为各国的投资者,因此,资金来源比国内债券广泛得多。在发行人资信状况得到充分肯定的情况下,国际债券的发行规模一般都比较大。
  (2)存在汇率风险。
  发行国际债券,筹集到的资金是外国货币,汇率一旦发生波动,发行人和投资者都有可能蒙受意外损失或获取意外收益,所以,汇率风险是国际债券的重要风险。
  (3)有国家主权保障。
  在国际债券市场上筹集资金,有时可以得到一个主权国家政府最终偿债的承诺保证。若得到这样的承诺保证,各个国际债券市场都愿意向该主权国家开放,这也使得国际债券市场有较高的安全性。当然,代表国家主权的政府也要对本国发行人在国际债券市场上借债进行审查和控制。
  (4)以自由兑换货币作为计量货币。
  国际债券在国际市场上发行,因此,其计价货币往往是国际通用货币,一般以美元、英镑、欧元、日元和瑞士法郎为主。
二、国际债券的分类:
  1.外国债券
  (1)含义。外国债券是指某一国家借款人在本国以外的某一国家发行以该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
  (2)特点。
  债券发行人属于一个国家,债券的面值货币和发行市场则属于另一个国家。
  2.欧洲债券
  (1)含义。
  其是指借款人在本国境外市场发行的、不以发行市场所在国货币为面值的国际债券。
  (2)特点。
  债券发行者、债券发行地点和债券面值所使用的货币可以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
三、亚洲债券市场和我国的国际债券:  
(1)含义。
  亚洲债券是亚洲债券发行、交易和流通的市场,是以亚洲地区为主的区域性债券市场。
  (2)发展起源。
  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源于人们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反思。亚洲各经济体的政府官员和金融业界普遍认为,亚洲地区不健全的金融体系是形成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这主要表现在企业过于依赖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危机国家普遍缺少发达的资本市场,企业外部融资也以银行借贷为主,从而使金融风险集中在银行体系。
  2.我国的国际债券
  (1)政府债券。
  1987年10月,财政部在德国法兰克福发行了3亿马克的公募债券,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政府首次在国外发行债券。
  2001年5月17日,中国政府在海外成功发行了总值达15亿美元的欧元和美元债券。这是中国政府自1998年12月以来首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
  (2)金融债券。
  1982年1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日本东京资本市场上发行了100亿日元的债券,期限12年,利率8.7%,采用私募方式发行。
  1993年,中国投资银行被批准首次在境内发行外币金融债券,发行数量为5000万美元,发行对象为城乡居民,期限为1年,采取浮动利率制,利率高于国内同期限美元存款利率1个百分点。
  (3)可转换公司债券。
  到2001年年底,南玻8股转券、镇海炼油、庆铃汽车H股转券、华能国际N股转券4种可供境外投资者投资的券种先后发行。
  截至2003年12月底,我国共发行各种国际债券约200多亿美元。我国国际债券的发行地遍及亚洲、欧洲、美洲等世界各地;债券的期限结构有1年、5年、7年、10年、30年等多个品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