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证券从业考试基础知识章节知识点第一章第三节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6月3日

四、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

  1.旧中国的证券市场
  证券在我国属于舶来品,最早出现的股票是外商股票,最早出现的证券交易机构也是由外商开办的上海股份公所和上海众业公所。上市证券主要是外国公司股票和债券。
  1872年设立的轮船招商局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交易所法》推动了证券交易所的建立。
  1917年,北洋政府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开设证券经营业务。
  1918年夏天成立的北平证券交易所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1920年7月,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得到批准成立,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此后,相继出现了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天津市企业交易所等,逐渐形成了旧中国的证券市场。
  2.新中国的证券市场
  (1)新中国资本市场的萌生(1978~1992年)。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新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萌生。
  1982年和1984年,企业债和金融债开始出现。
  1987年9月,中国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1988年,为适应国库券转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中国人民银行下拨资金,在各省组建了33家证券公司,同时,财政系统也成立了一批证券公司。
  1990年,国家允许在有条件的大城市建立证券交易所。1990年12月19日和1991年7月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正式营业。同年10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并引入期货交易机制,成为新中国期货交易的实质性发端。1992年10月,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推出了中国第一个标准化期货合约——特级铝期货标准合同,实现了由远期合同向期货交易的过渡。
  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2)全国性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初步发展(1993~1998年)。
  (3)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1999年至今)。
  2005年11月,修订后的《公司法》和《证券法》颁布,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五、中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
  1.在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我国股票市场融资国际化是以B股、H股、N股等股权融资作为突破口的。我国自1992年起开始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
  我国机构在境外发行外币债券融资出现较早。1982年1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日本债券市场发行了100亿日元的私募债券,这是我国国内机构首次在境外发行外币债券。
  1984年11月,中国银行在东京公开发行200亿日元债券,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国际债券市场。
  1993年9月,财政部首次在日本发行300亿日元债券,标志着我国主权外债发行的正式起步。
  从1984年以来,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信公司、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内机构陆续在境外发行外币债券,发行覆盖了欧洲、美国、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市场。
  2.开放国内资本市场
  3.有条件地开放境内企业和个人投资境外资本市场
  4.对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开放

六、《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内容:

  (1)充分认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
  (2)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
  (3)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4)健全资本市场体系,丰富证券投资品种。
  (5)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6)促进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发展,提高执业水平。
  (7)加强法制和诚信建设,提高资本市场监管水平。
  (8)加强协调配合,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
  (9)认真总结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开放。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