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存货跌价准备及其账务处理
方法:成本(账面余额)-存货跌价准备=期末账面价值
等式双方都是期末数
成本是已知数,期末账面价值是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数,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即可求出。
存货跌价准备
|
期初余额(已知数) |
发生额倒挤(转回) |
|
|
发生额倒挤(计提) |
|
期末数(通过上式求出了) |
3.存货的处置(因销售、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等原因)
借:银行存款(收到的钱或物或清偿的债务等)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主营业务收入(备售)
其他业务收入(备耗)
同时结转成本(注销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总账余额-折旧、摊销-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借:主营业务成本(其它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原材料)
【说明】注意:存货跌价准备冲减的是成本。P33 【例2-14】重点理解。
五、存货盘盈、盘亏、毁损的处理
存货的盘盈、盘亏,应当于发生的时候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有权部门批准后,区分不同情况处理,但在资产负债表日一定要处理完毕,以后批准数与已经处理的不同的,再作相关调整。
1.盘盈
(1)发生时
Dr:有关存货科目 (计划成本或根据市价估计的成本)
Cr:待处理财产损溢
此分录中,在实际成本法下,盘盈存货按照同种或类似存货的市价估计入账;在计划成本下,按照计划成本入账,通常不形成“成本差额”。
(2)批准处理时(期末前一定要处理完毕,此期末应当是对外报送报告日,因为待处理财产损溢已经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在以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
Dr:待处理财产损溢
Cr:管理费用
多出来的存货通常和企业的日常管理有关,一般是由于收发计量的差错或计算错误造成,故冲减“管理费用”,不记入“营业外收入”。 (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长款”纯属偶然事件,不是管理水平高的结果,因此记入“营业外收入”;而“现金短款”通常是管理水平缺陷的体现,因此应记入“管理费用”)
2.盘亏和毁损
(1)发生时
Dr:待处理财产损溢
Cr:有关存货科目(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此分录中,盘亏、毁损的存货如果有进项税额,要转出,其计算基数应该是盘亏、毁损部分的实际成本。盘亏的存货按计划成本转出时,月末需要结转材料成本差异(注意,材料成本差异应按月结转,所以在月末时,对于因盘亏、毁损而减少的存货,应视同存货的发出,将该部分所对应的材料成本差异转出)。
Dr:待处理财产损溢
Cr: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兰字,节约红字)
这里的材料成本差异计算时有个技巧,
(2)批准处理时(期末前一定要处理完毕,此期末应当是对外报送报告日,因为待处理财产损溢已经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在以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
①自然损耗造成的净损失
Dr:管理费用
Cr:待处理财产损溢
②计量差错和管理不善造成的
Dr:管理费用(净损失)
其他应收款(过失人和保险公司赔偿)
银行存款(残值)
Cr:待处理财产损溢
③自然灾害造成的
Dr:营业外支出(净损失)
Cr:待处理财产损溢
此处所指的“净损失”,是指“待处理财产损溢”扣除责任赔偿(过失人、保险公司赔偿)、收回的残料净收入后的部分,“净损失”有两个去向,属于自然灾害等意外事故造成的部分,入“营业外支出”,其他原因造成的部分,入“管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