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第十五章第三节)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6月17日

  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同时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微格教学通常采用以下程序:第一,明确选定特定的教学行为作为着重分析的问题。第二,观看有关的教学录像,指导者说明这种教学行为具有的特征,使新教师理解和掌握要点。第三,新教师制订教学计划,以一定数量的学生为对象,实际进行微格教学,并录音或录像。第四,和指导者一起观看录像,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考虑改进行为的方法。第五,在以上分析和评论的基础上,再次设计微格教学,并对教学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正。第六,进行以另外的学生为对象的微格教学,并录音或录像。第七,和指导教师一起分析第二次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使教师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直接和深入,增强了改进教学的针对性,因而往往比正规课堂教学的经验更有效。研究表明,微格教学的效果在四个月后仍很明显。 考试站
  (三)进行专门训练
  要想促进新教师的成长,我们也可以对他们进行专门化训练。有人曾将某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教给教师,其中的关键程序有:第一,每天进行回顾。第二,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第三,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第四,布置家庭作业。第五,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来说,上述程序中有的属于自动化的教学技能,有的属于教学策略。研究者安排了训练组与控制组教师。为确定受训组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成效,实验者在训练前后还对两组教师的学生进行了标准化数学成绩测验。结果发现,在使用训练程序的频率上,受训教师要比控制组教师高,特别是在回顾、检查作业、练习心算、布置作业上。但也有一些行为,如总结前一天所学,至少留出五分钟时间来消化吸收,通过演示来呈现内容等,受训组并不比控制组高。值得注意的是,训练后使用频率未增加的行为属于策略性的,而那些使用频率增加的则更像教学常规。研究还发现,受训教师的学生在后测上的成绩比前测增加31%,而控制组教师的学生只增加了19%。上述研究表明,专家教师所具有的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是可以教给新教师的,新教师掌握这些知识后,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教学。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受训教师的教学能力仅仅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离专家型教师还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也没有一个研究宣称能将其被试训练成为专家教师。这说明,仅靠短期训练来缩小专家与新手的差别是不够的。很多研究者指出了对教学经验的反思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