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
1.(1)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等:
(2)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谈话、问卷、座谈等;
(3)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2.(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步相互渗透。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短期大学迅速发展;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和严格的选拔考试相结合,加强大学与新兴工业的联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3.(1)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2)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3)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4)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4.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是: (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 (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四、论述题
1.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2.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