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学教育学核心考点精粹:第八章教学(下)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7月20日

  (1)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直至现在,班级授课制仍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④班级授课制也有它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2)分组教学制
  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一般可分为两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分组教学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但是,它仍存在一些较严重的问题,一是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三是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学生容易产生骄傲情绪,普通班、慢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
  (3)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设计教学法就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3.对教学策略的基本理解
  教学策略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4.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5.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
  (1)内容型策略
  可以有两条途径: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结构化策略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结构化策略在教材的排列方面还可分为直线式、分支平行式、螺旋式和综合式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