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二,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学校应通过班主任来调节学生各科作业的总量,防止学生负担过重。凡能在课内完成的作业,就不应当布置到课外去做。
第三,布置作业时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对比较复杂的作业,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示,但这种提示应是启发性的,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
第四,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发现教和学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
四、课外辅导
辅导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课外辅导是在课堂教学规定时间以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课外辅导一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他们能够独自计划学习和自我监督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是做好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工作,包括解答疑难问题,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缺课学生补习,指导学习方法。此外,还可为有学科兴趣的学生提供课外研究和帮助,指导学生的实践性和社会服务性活动等。
课外辅导是上课必要的补充。对课外辅导工作总的要求,除补课外,一般是启发学生自己找刭解决疑难的门径,不应代替学生的独立钻研,也不应加重学生负担。对学习差的学生的辅导,除以教师为主进行帮助外,也可以适当吸收学习好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达到互相促进形成良好互助品质的目的,但不要占用学习好的学生太多的时间。教师在辅导学生时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辅导时目的要明确,并着重启发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互相帮助;善于总结、积累经验。
五、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俗称测验或考试,是以测验形式定量地评定学生个人的能力得到的结果。学校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测量和评价,可以检查教学的完成情况,从检查中获取反馈信息,用以指导、调节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从而改善教学、提高质量。
(一)测验与目标
教学目标,有教学内容的目标,如基本原理、概念和基本的知识等;有心理操作(又称行为)和发展(有的学科涉及身体发展)的目标,如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注意力、体力、耐力等。这两个不同维度的目标并不是相互游离的,而是互相交叉的。测验是要考查教学是否实现了两个维度目标的交叉,也就是要建立起教学内容与学生行为的矩阵,才能明确教学目标并编制与目标相对应的有效的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