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学》章节知识点(第六章第二节)_第3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8月23日
教学过程的特点:

  教学过程内部的各种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些稳定的、必然的联系。按照上述对教学过程的理解,教学过程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直接经验就是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就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各种现代技术形式表现的知识与信息,如磁带、录像带、电视和电影片等。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包括一般认识能力和特殊能力。重视教学的发展性,是新时代的要求。
  (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1.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
  人们的思想观点和世界观的形成都离不开人们的认识,都需要以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更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
  2.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是个能动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想状况、他们的学习动机、目的与态度,对他们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一种倾向是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待这种观点的人以为教材富有思想性,学生学了思想自然会提高,无需教师多讲什么。另一种倾向是脱离知识的传授而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这种思想教育显然是无本之木,不仅不利于学生思想的提高,而且有害于系统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一直是教育史上的一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传统教育倾向于把师生关系看做是单向的传与受的关系,以教师为中心,不适当地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意志,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