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学》章节知识点(第六章第二节)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8月23日
教学过程的本质:

  对于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其主要观点如下:
   (一)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这里的认识不等于“认知”,是一个层次高于心理学中的认识的哲学概念,即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积极的反映,概括着心理学上认识、情感、意志以及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等全部活动和过程。教学过程首先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教材或精神客体的中介,掌握科学认识方法,以最经济的途径认识现实世界并改造主观世界、发展自身的活动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其二,这种认识又不同于一般认识或其他形式的认识,有其特殊性。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学生个体的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 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认识的交往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学生的认识如果离开了师生在特定情境和为特殊目的进行的交往,教学活动的概念就可以扩大到生活教育的领域。
  3.认识的教育性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4.有领导的认识 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认识过程最重要的特点在于,有教师的指导、教导和某种意义下的领导(受学校当局的委托)。
  (三)发展说
  教学过程发展说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而且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四)双边活动说
  双边活动说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是二者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的过程,而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