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小学教育学核心考点精粹:第七章教学(下)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7月18日

第七章 教学(下)

  1.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2.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便知识技能的运用。
  (4)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3.教学方法
  (1)概念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2)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一是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二是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三是学生特点,四是教学时间、设备、条件,五是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3)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 ,
  4.教学组织形式
  (1)概念和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2)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①班级授课的优点
  一是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二悬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三是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四是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