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1.6:小学学校管理)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5月21日

  4.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是对学校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质量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估.把工作的主要经验加以总结,以便得到推广,并从缺陷和失误中取得教训,从而进一步改进学校工作。做好总结,要注意下列要求:(1)总结要以实际效果为依据。(2)要在日常检查的基础上进行。(3)要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总结。(4)要善于依靠群众。(5)总结工作还要与交流经验、评选先进、表彰先进结合起来,以收到更好的总结效果。
  (二)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学校组织的管理沟通
  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在一所学校中各种事物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要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途径:管理系统中的层级越高,管理工作中沟通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1.沟通的功能
  (1)信息传递功能。
  信息传递是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到这一目的才得以实现。(2)控制功能。
  (3)激励功能。
  (4)情感交流功能。
  2.学校沟通的形式——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是指按照学校机构设置的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一般可以分为下行、上行、平行和斜向几种渠道。非正式沟通是指在正式沟通之外的信息传递,一般有三种渠道,即个人之间的自发交往、非正式的接触或聚会和社会传闻。3.学校组织的沟通障碍学校组织的沟通障碍有主观方面的障碍、客观方面的障碍和沟通渠道方面的原因。要克服上述的沟通障碍。可以从许多方面改善沟通的状况,如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使用恰当的、准确的语言文字;选择最佳沟通媒体;注意信息的时效性;重视对信息的反馈。
  三、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的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学校绩效评价的理论
  评价学校绩效,国内外学者大致上有以下几种理论:
  1.目标模式这是一种分析学校绩效的较普遍和传统的方法,由教育管理机关制定一套学校绩效的指标体系,通过学校工作的最后结果来检验学校的绩效,达到标准就是绩效高,反之就是绩效低。
  2.投入-产出模式
  这种模式注重效率,认为绩效应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人才为标志。
  3.需求满足模式
  这种模式注重需求的满足程度,认为学校绩效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各主要的相关群体的正当需求,如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因为学校的活动要受到这些群体的支配或影响。
  4.环境适应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