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公务员考试辅导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_第3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8月22日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需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维持自己生存;政治、文 化、科学、教育等活动,需要以物质资料的发展和丰富为基础。

  简单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资料)。

  (二)社会生产力

  1.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概念

  (1)生产力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它表明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是适应和改造自然界,并获得 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力二因素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人的因素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的总和。其中劳动对象的质量和数量是决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生产力发展的状况集中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发展与变化上,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 的最主要标志,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2)社会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在物 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力量。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和技术发明在生产过程中被应用,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转 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以下作用。①提升劳动者素质,能够熟练掌握生产过程 的规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日益丰富,设计和制造出更先进的机器设备,从而大大地增强了劳 动者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的效率。②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质量。③引起劳动对象质 量提高,促进劳动对象数量和品种的增长。④还会促进生产过程其他方面,如生产管理、工艺流程等发 生变化。我国加速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振兴经济,首先要实施科教 兴国战略,振兴科学技术,加速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现代化是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

  2.分工与协作

  分工协作的关系:分工与协作是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有分工就有协作,分工越发展,生产专业化程 度越高,协作也就越加发展和紧密。分工协作的产生和发展,意味着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加强,是推动 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3、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也叫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它们是社会总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 制约的辩证关系。生产起主导的决定作用,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 和消费并不是被动的被生产决定,它们又积极影响和反作用于生产,促进和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