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银行从业公共基础章节知识点第四章第四节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4月15日

第四节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内部控制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 考试站网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5.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1.内部环境
  2.风险评估
  3.控制活动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2)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3)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4)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   
  (5)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6)运营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7)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