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银行业初级资格风险管理考试备考知识点(3)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4年8月19日

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

商业银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

商业银行是否愿意承担风险、能否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成败。

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警告世人,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我国《银行法》第四条: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对银行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计量、监测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方法,是保证稳健经营,实现“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经营原则的根本所在。因此,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字:承担和管理风险、改变经营模式、提供风险管理定价依据、创造价值、核心竞争力)

第一,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和承担客户不愿意承担的风险,成为整个经济社会参与者用来转嫁风险的主要平台。商业银行吸收和承担客户风险的能力主要来自其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技能,利用分散或对冲等方法对从客户方承担过来的风险进行管理。

例如,私人银行业务,增加利润,银行主动承担、管理风险;外汇交易和衍生产品交易,大多数商业银行都是以做市商的方式向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

积极、主动地承担和管理风险有助于商业银行改善资本结构,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本,以及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开发。

第二,风险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从传统上片面追求扩大规模,向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从以定性分析为主的传统管理方式,向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变;从侧重于对不同风险分散管理的模式,向集中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模式转变。

通过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可以了解和认识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内部状况和业务开展的不确定性,对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性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对未来的客观预期,从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主动、动态地管理潜在风险,为提高收益制定相关策略,将各种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最终实现风险-收益的合理平衡。

如果没有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的战略实施只能停留在业务指导层次,难以从宏观战略层次和微观技术上分析、判断风险与收益的合理性,难以适应商业银行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首页 1 2 3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