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人客户信用风险评估衡量:专家判断法、模型分析法。
专家判断法是一种最古老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是在长期信贷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有效的信贷风险分析和管理制度。最重要的特征是:银行信贷的决策权有银行的信贷人员所掌握并做决定;因此信贷人员的专业知识、主观判断以及关键要素权重成为最重要的决策因素。“5C”要素分析法:道德品质Character【由过去的信用记录确定】、能力Capacity【财务状况的稳定性】、资本Capital【对于个人经营性贷款,资本往往是衡量财务状况的决定性因素】、担保Collateral、环境Condition【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商业周期】
“5P”要素:个人因素Personal Factor;资金用途因素Purpose Factor;还款来源因素Payment Factor;债权保障因素Protection Factor;前景因素Perspective Factor。
专家判断法不足:需要的专业分析人员越来越多;实施效果不稳定;难以确定共同遵循的标准,造成主观性、随意性、不一致性。
4.信用评分模型:是消费信贷管理中先进的技术手段,是最核心的管理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在信用卡生命周期管理、购车贷款管理、住房贷款管理等领域。
5.个人客户统一授信管理的原则:统一管理、全面测算原则、分类控制原则、动态管理原则。
考点3.8 风险缓释、控制和监控(P73-P83)
1.催收管理涉及的产品:个人消费类贷款、个人投资经营类贷款、个人质押类贷款、其他个人贷款及信用卡应收账款;催收管理的手段:电子批量催收、人工催收、处理抵质押品、以物抵债、法律催收;催收流程:早期催收、中期催收、不良贷款催收;外包催收可能出现的风险:声誉风险、信息泄露风险、道德风险;
2.外部合作机构:为贷款提供担保、中介服务、专业咨询或其他合作关系的业务第三方;可分为担保类合作方、公信类合作方、中介服务类合作方三类;
3.资产证券化的影响:
①改变了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的方式;
②使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发生了很大改变;
③提高了银行向各类借款人提供信用的意愿;
④信贷资产二级市场的发展,推动了一级市场的迅速发展,并使银行的信贷标准发生了改变;
⑤改变了风险的传递模式,失去监管的证券化成为了金融风险扩散的直接工具。
4.客户风险监控的管理原则:差别管理、动态管理、重点关注;
5.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指标是准备金占不良贷款余额的比例,反映了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和对贷款风险的防范能力。
考点3.9 共同风险及控制措施(P84-P88)
1.借款人的风险: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环境影响;行为风险;欺诈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