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银行业初级资格考试《个人贷款》第3章讲义_第4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4年11月5日

3.贷款的回收:贷后管理的最终目的即贷款本金的足额收回;
贷款支付方式:委托扣款和柜面还款两种方式;
贷款回收的原则:先收息、后收本,全部到期、利随本清。短期贷款到期1 周前,中长期贷款到期1 月前通知还款。
4.贷款风险分类:一般先进行定量分类,再进行定性分析。贷款风险分类应遵循不可拆分原则,即一笔贷款只能处于一种贷款形态,而不能同时处于多种贷款形态。贷款形态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
正常贷款:借款人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不良因素,或借款人未正常还款属偶然性因素造成的。
关注贷款:借款人虽能还本付息,但已存在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不良因素。
次级贷款:借款人的正常收入已不能保证及时、全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出售、变卖资产、对外借款、保证人、保险人履行保证、保险责任或处理抵(质)押物才能归还全部贷款本息。
可疑贷款:贷款银行已要求借款人及有关责任人履行保证、保险责任、处理抵(质)押物,预计贷款可能发生一定损失,但损失金额尚不能确定。
损失贷款: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履行保证、保险责任和处理抵(质)押物后仍未能清偿的贷款及借款人死亡,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未能还清的贷款。不良贷款贷款包括五级分类中的后三类贷款,即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银行要适时对不良贷款进行分析,建立不良个人贷款台账,落实不良贷款清收责任人,实时监测不良贷款回收情况。不良贷款抵押物的处置:与借款人协商变卖、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强制执行依法处分。
5.贷款档案管理:指个人贷款发放后有关贷款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登记、保存、借(查)阅管理、移交及管理、退回和销毁的全过程,保证贷款档案的安全、完整与有效利用。

考点3.7 信用风险识别与评估(P69-P73)
1.就潜在损失的程度,信用风险是首要的银行风险,少数重要客户的违约可能会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甚至导致支付危机。因此对面临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才能在此基础上回避、缓释或保留吸收风险,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一支柱中,要求银行建立信用评级体系时使用信用评分模型和其他技术程序,作为评级的基础。
2.影响信用风险的因素:银行与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市场价格波动;客户资信状况;宏观经济周期变化。【经济萧条时的债务回收率要比经济扩张期的回收率低1/4 至1/3,企业预期投资收益下降,个人消费能力下降,贷款需求下降,中长期贷款风险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