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目前买卖双方博弈更加充分,市场的约束效果已逐步显现,一级市场风险凸显,已经出现了发行失败、中止发行、推迟发行或缩减发行规模的情形。监管部门将继续坚持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强化市场约束,放松行政管制。同时,监管部门和交易所也会采取多种监管手段,进一步督促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归位尽责,推动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
对于限售股解禁的问题,我们应该客观看待。限售股解禁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心态,但作为决定股票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业绩和成长性并未出现大的变化。一是,“解禁”是指从非流通状态、限售状态变为流通状态、可售状态,并不等同于实际发生“减持”。以中小板为例,截至2012年11月30日,中小板控股股东解禁后累计减持17.4亿股,合计240.69亿元,减持数量占其当年可出售股份比例的平均值为1.85%;2012年以来,中小板共有46家公司控股股东减持公司股票,减持数量占可出售股份比例为1.77%。二是,限售股解禁将对二级市场产生“灾难性”影响的判断依据不足。例如,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限售股份已于2012年10月底可以解禁,在拟解禁的股份中,部分为高管锁定股份,每年可上市流通的比例不超过25%;部分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管在2012年5月后增持的本公司股份,在6个月内不能减持;个别离职的董监高拟解禁的股份还须锁定6个月。而且,近期包括28家首批公司在内的30多家创业板公司发布公告,主动延长股份锁定,时间从数月到一年不等,共涉及股数近28亿股,市值约为384亿元,因此大大降低了当前创业板整体的解禁压力。截至2012年11月30日,创业板前28家公司解禁后实际可上市流通的股份市值为42.04亿元,占创业板总市值的0.57%,且未出现大规模减持情况。三是,监管部门鼓励大小非长期持有公司股份,并通过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推动相关政策完善等措施,积极倡导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同时,完善大小非减持信息披露制度,及时让投资者了解大小非减持的最新动态,并鼓励大小非通过大宗交易等适当形式减持,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冲击。
继续促进专业机构投资者发展壮大
七、监管部门把提振股市信心寄托在机构投资者身上,似乎只要有了机构投资者就一切OK了?市场生态环境不好,机构也不会拿钱往里冲,靠他们就能提振市场信心吗?最近媒体频频报道机构投资者入市,是在忽悠我们还是真正入市了?(IP:61.160.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