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与消费虽然同属于现代社会中重要的经济活动,但具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和作用机制,从而对国民经济产生独特的影响。归纳起来,投资的一般特性有:
(一)预付性
预付性,即支出在先,回报在后。不论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投资主体为获得预期收益都需要预先一次性地投入资源,待资本资产形成并发挥效益后,才能从其运营中逐步获得收益和回报。
(二)收益性
收益性,即因资源的投入而带来产出、收益或增值的特性。投资目的的多样性决定了投资收益的多重性。投资收益可以表现为用货币为计量尺度的财务收益,例如工业投资,这一般是企业(私人)投资行为的特征。也可以表现为难以用货币尺度进行量化的社会效益,例如许多公共工程、公益性项目投资,这一般是政府投资行为的特征。
(三)长期性
与消费行为的即时性不同,投资在于取得持续的效益和回报。投资具有从资金投入至全部收回通常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特性,或者说具有周期性。投资周期由建设周期和运营周期组成。由于固定资产形成的技术经济特点决定了其建设周期较长,从投资建设到投入使用存在明显的“时滞”。投入运营后,其资本资产不是被一次性消费,而是能够被重复使用,形成较长的运营使用期。
(四)风险性
风险性,指由于事先无法预测或虽能预测但难以避免的因素影响,使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发生背离和损失的特性。投资的风险性来源于投资的预付性和长期性,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投资风险。
三、投资的决定
企业进行投资的基本目的在于预期可以获得利润,只有在预期的收益大于其投资成本时,企业才会进行投资。因此,决定投资的因素主要包括预期收益、投资成本、风险和不确定性。
(一)预期收益
当一项投资可以使企业出售更多的产品,或者能够使产品以更高的价格出售,那么该项投资就会增加企业的收益。从实证分析的情况来看,投资与整个经济产出水平呈现十分密切的关系,当产出水平提高时,伴随着投资的扩张,反之,产出水平下降时,往往出现投资大幅度下滑。从理论和实践上看,二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投资成本
当投资成本给定时,预期收益越高,那么企业可以获得的利润水平越高,企业越愿意进行投资。由于投资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活动,其成本的计算要复杂得多,企业不仅要付出初始的成本,在资本使用过程中还会发生相当多的维持费用,还要考虑借入资金进行投资的利息,以及不同投资方案的税收负担问题。在企业投资活动中,一般将资金的利息率作为其投资成本的度量指标。
(三)风险和不确定性
风险和不确定性都是指未来结果的多种可能性,即到底发生何种结果在事先是无法确定的。具体而言,风险是指发生某种不利事件的可能性,当这种可能性越大时,意味着会有更大的概率遭受损失。当发生不利事件的概率可以衡量时,称为风险事件;而当到底发生何种不利事件、发生概率的大小无法确定时,称为不确定性事件。对于企业投资来说,一项投资在当前来看可能会带来较高的收益,但投资发生后,市场需求萎缩,或者政府政策改变,或者投资的维持成本超过预先估计的水平,这些不确定性事件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意愿和投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