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第三章第一节)_第3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5月2日

  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它们分别是:①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它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的信息。②认知策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能力。它是在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③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④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⑤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加涅认为,上述五类学习不存在等级关系,其顺序是随意排列的,它们是范畴各不相同的学习。这种分类是对学习层次分类的一种简缩,它集中于学习的更高水平,充分体现了人类学习的特点,尤其符合学校学习的性质。加涅认为,把学习结果作为教育目标,有利于确定到达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从学习条件中可以派生出教学事件,告诉教师应该做什么。因此,通过对教学结果的分析,可以为教学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为达到教学目标铺平道路。
  (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我国心理学家认为,教育系统是通过知识、技能的传递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体力,通过行为规范的学习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态度和品德。因此。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对反映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这种经验既可以是关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描述性经验,也可以是关于做什么和怎么做的操作性经验。学生有了这种认知经验,就可以解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从而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确立个体活动的方向。
  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这种经验既包括在人脑内部借助内部言语,以简缩的方式,对事物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的心智技能;也包括借助于人的肢体或一定的器械,以展开的方式作用于客观对象的动作技能。学生有了这种动作经验,就可以解决会不会做和做得熟练不熟练的问题,从而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控制个体活动的执行。
  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这种经验的习得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中介,并通过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学生有了这种交往经验,就可以协调个体与他人、集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为个体的社会行为进行定向和调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