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学教育学核心考点精粹: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7月19日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2)外铄论
  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我国古代的荀子、英国哲学家洛克、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都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外铄论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包括群体差异(如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如身心发展水平和个体心理特征)。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①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③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③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改造环境,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www.examzz.com
  (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