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学教育学核心考点精粹: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7月19日

  (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其中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
  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1)教育能发现人的价值
  (2)教育能发掘人的潜力
  (3)教育能发挥人的力量
  (4)教育能发展人的个性
  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5.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普通中学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阶段,分为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两段。初级中学的教育对象是十三四岁至十六七岁的少年,高级中学的教育对象是十六七岁至二十岁的青年,他们分别处于人生的少年期和青年期。
  (1)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①少年期的年龄特征
  十三四岁至十六七岁,属于个体发展中的少年期,有些心理学家称其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②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在身体发展方面,初中阶段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应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2)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①青年期的年龄特征
  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和个体从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的时期。
  ②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高中阶段学校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依然有重要的责任。学校教育要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青年认清时代的要求、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