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说,可以有两条途径: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结构化策略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结构化策略在教材的排列方面还可分为直线式、分支平行式、螺旋式和综合式等。直线式是按照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顺序,将其划分为几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阶段或步骤,教学活动是一个一个阶段由浅人深地进行。分支平行式是把内容分为若干个平行的单元,针对这些平行单位分别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逐一开展教学活动,最后进行总结。螺旋式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分阶段设计教材,螺旋式地扩展和加深。综合式则是上述几个方式的综合。
至于问题化的策略,当前颇为受人关注。关心未来教育的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认为,未来的学习着重于考虑、发掘问题,及时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美国、英国、日本有不少人提出了“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这一观点。显然它已不仅指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是一种带有全局性的教学指导思想,有着根本性的创新意义。但人们渐渐意识到不能太偏激,因为问题解决与结构化的知识具有不可忽视的互补关系,知识的运用必须以系统化的知识为其坚实的内核。
(二)形式型策略
形式型策略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肯普提出下列三种形式:集体教/学的形式,个别学习的形式和小组教/学的形式。英国教育技术学家波西瓦尔则提出两种基本策略:以教师/学校为中心的策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以教师/学校为中心的策略主要指的就是过去的班级授课制。它的主要优缺点已在教学组织形式中作了详细说明。相对而言,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是一条理想的出路。学生增长知识的形式,既可以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也可以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去获得。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就是为适应学生个人的学习方式而提供高度灵活的学习系统。在这个策略中,教师和学校是起支持或辅助的作用,而不是决定的作用。实施这种策略,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个人的实际需要,有效地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通过自主努力,分别达到各自的、有区别的目标。
(三)方法型策略
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这是一个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方法、技术、程序和模式的领域。教学方法又是教育学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底蕴深厚,流派林立。而对如此纷繁的领域,长期停留在“教无定法,各有各法”的认识水准上是不够的,应当逐步作出科学的分类,也就是通过实验性的比较和分析,揭示所有方法的共同要素和每一种方法各自具有的特点,建立起方法型策略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