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心理学》备考卷及答案(1)_第5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5年3月23日
一、单选题
1.B【解析】自我意识的发展在3岁以后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2.B【解析】正强化与负强化是根据强化的目的和强化的性质划分的。
3.A【解析】儿童最初发展的任务就是培养对周围世界,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即信任感。
4.B【解析】吹拉弹唱属于操作技能。
5.D【解析】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6.C【解析】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叫负迁移。
7.B【解析】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8.C【解析】题干所指是操作整合阶段。
9.A【解析】许多新信息,只有通过多次复述,才能存储到长时记忆系统之中。
10.B【解析】位置记忆法属于精细加工策略中的记忆术。
11.D【解析】认知心理学将问题解决看作对问题空间的搜索,理解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的过程。
12.A【解析】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时,就形成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移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
13.C【解析】7~8岁是第二次出现强迫现象的高峰年龄。
14.B【解析】这一目标虽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但也只是对所学材料意义的把握。
15.D【解析】题干是对群体的解释。
16.C【解析】题干是对常模参照评价的解释。
17.B【解析】专家型教师在安排教学时是以学生先前知识为出发点的。
18.B【解析】20世纪2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广泛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极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19.D【解析】教师表达越清晰,学生的知识掌握越准确,学习效果越好。
20.A【解析】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角色认知。
21.B【解析】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在过渡中存在着质变的关键年龄,这一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
22.C【解析】好奇心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
23.c【解析】题干是布鲁纳认知结构说的核心思想。
24.C【解析】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
25.A【解析】共同要素理论是桑代克等人在对知觉、注意、记忆和动作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基础上提出来的。
26.B【解析】内部反馈是操作者自身提供的感受反馈,外部反馈是自身以外的反馈。
27.B【解析】在群体的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称为从众。
28.D【解析】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
29.B【解析】加里培林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
30.B【解析】提问是精细加工策略的又一种重要方式。
二、多选题
1.ACE【解析】BD不是问题解决的基本成分。
2.ABDE 【解析】学生应用知识的一般过程是审题、联想、课题类化、解题验证。
3.ACD【解析】过度焦虑和袭击别人不是多动症的表现。
4.ABCCDE【解析】布卢姆认为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包括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与习惯化等方面。
5.ABCDE【解析】这五个方面都是影响人际吸引与排斥的主要因素。
6.ABC【解析】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
7.ABCD【解析】皮亚杰道德认知阶段理论将人的道德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阶段和公正阶段。
8.BD【解析】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研究与美国学者的研究正好形成互补,这样使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完善,内容越丰富。
9.ABCD【解析】教师心理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学风格。
10.ABCE【解析】D项是少年期的特征。
11.ABCD【解析】评价不属于交互式教学模式要传授给学生的学习策略。
12.ABCE【解析】因为是在认识过程中,因此D可排除。
13.BCD【解析】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14.BCE【解析】桑代克与华生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学者。
15.ACE【解析】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通过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体现出来的。
16.ACE【解析】BD是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划分的。
17.ACDE【解析】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8.ABCD【解析】心理测验可分为认知测验与人格测验,态度量表是人格测验的一类。
19.ACD【解析】行为目标的陈述应具备的三个要素是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
20.ABE【解析】CD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