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常模参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17.专家型教师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能根据学生的( )来安排教学进度。
A.已有的能力结构
B.先前知识
C.已有的学习习惯
D.固有的学习方法
18.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学生知识的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 )。
A.无关系
B.有负相关
C.有利有弊
D.有显著的相关
20.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 )。
A.角色认知
B.角色体验
C.角色期待
D.角色评价
21.从整体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在( )。
A.二年级(8岁左右)
B.三年级(9岁左右)
C.四年级(10岁左右)D.五年级(11岁左右)
22.创造活动的源动力是( )。
A.需要
B.兴趣
C.好奇心
D.理想
23.(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苛勒
B.桑代克
C.布鲁纳
D.斯金纳
24.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 )的任务。
A.20%
B.30%
C.50%
D.70%
25.共同要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布鲁纳
26.(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
B.外部反馈
C.动觉反馈
D.过程反馈
27.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致的行为,这就是( )。
A.集体观念
B.从众
C.服从大局
D.群体凝聚
28.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中( )的作用尤为明显。
A.外部反馈
B.方法反馈
C.过程反馈
D.结果反馈
29.加里培林最早对( )进行系统研究。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体育技能
D.能力技能
30.有时学习者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经常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样的学习策略属于 ( )。
A.元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