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活动的形式:
学校的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与教学活动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课外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将其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
(一)群众性活动
群众性活动是由教师、学校等教育机关针对某一年级或某种程度的学生的需要而组织的由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它是课外教育活动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它的优点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问内使较多的学生受到教育,对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有较大的帮助。这种活动有全校性的或校际性的,有全班性的或班际性的。参加活动的具体人数,则根据活动的目的、内容而定。这种活动有一定的声势,适合青少年儿童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二)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小组是在教师或辅导员的指导下,以自愿结合原则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的小组,以某一课题为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其主要特点是小型分散,灵活多样,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和培养专门人才。因此,小组活动的开展状况已成为衡量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状况及其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学生在课外进行单独活动的形式。它往往与小组或群众性活动相结合,由小组或班级分配任务,根据个人的兴趣、才能,个别单独地进行。个人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阅读各种书籍,写读书心得,记日记,进行某种观察或小实验,采集制作标本,唱歌,体育锻炼,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小改革活动等等。其作用在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学生的个人生活,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扩大和加深他们的知识,养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提高独立从事艺术创作和体育锻炼的习惯。此外,尤其是对学生了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新信息显得更为重要。个人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础,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好学生的课外个人活动,是课外活动不可忽视的重要形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