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小学教育学核心考点精粹:第三章教育与个人发展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7月17日

  (4)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得以实现,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 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 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第三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环球网校考试站
  5.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
  (1)童年期儿童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 耐力、肺活量的增长都相当均匀。
  (2)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①观察。教师应引导儿童从观察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 的本质特征。②注意。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和 提出要求。③记忆。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要注意运用直 观教学,使记忆系统化。④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⑤情感。小学生的道 德感比较模糊,理智感大多和具体事物相联系。⑥自我意识。小学低年级儿童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相对较差,中年级开始逐步学会把自色的行为和 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行为。
  (3)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①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②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③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 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④对学习结果的重视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6.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即要求学好语文、数学,打好读、写、算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自己的手和脑,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体力,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公民打下基础,为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