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3.1:班级和班集体)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5月28日

  (三)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班集体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机构
  班集体是一个集体主义价值导向的规范化的组织。班集体具有积极的价值导向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目标和教育内容。拥有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学生进入班级集体,要成为其中的一员,必然要遵从和依照集体的规范行事.并通过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和责任,与他人合作共事、处理人际冲突、参与制订集体规范和评价集体中的人与事等,理解和掌握集体观念、集体规范,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懂得做人的道理.习得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和行为的能力,从而为养成一个社会公民的基本品质奠定基础。班集体内还有共青团或少先队组织.这些组织既是对学生进行社会理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又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对学生思想道德的社会化,以及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班集体的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社区和家庭,拥有各自不同的社会知识、经验背景。每天,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分享、选择,以及集体舆论的评价与引领,使学生能获得丰富的社会知识、经验规范和观念。在相互交往中.可以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和各种社会性问题,习得各种交往技巧与能力等等。
  班集体内有各种非正式群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朋友且隶属于一定的非正式群体。在集体积极价值的引导下,这些由学生自发形成的各种非正式群体对学生的社会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各种非正式群体中,可以学会如何遵守规则,如何合作、忍让,如何组织共同活动和承担角色责任等等。
  2.班集体是满足学生个体心理需要的场所良好的班集体具有相互关爱、尊重平等的人际关系和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围。学生作为其中的成员.能得到集体的尊重、关爱,能感受自由、安全、愉悦的集体心理氛围。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而言,元疑是一种最好的保护剂。同时,学生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能在关爱、尊重他人和承担集体责任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人格上的自尊感。3.班集体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平台班集体的自主管理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责任岗位,担任不同的角色,学生在承担集体责任和角色时.产生对自我的积极期望,并在努力发挥作用中,促进个性情感、能力、社会性、行为等方面发生积极变化。同时,集体生活中展开的各种评价,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唤起积极的自我价值追求,从而促使其个性和谐健康的发展。
  (四)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在实现班集体的目标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