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探究——研讨法:这种方法适合于小学教学,尤其是自然课教学中,这种方法的特点是:a、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b、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c、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d、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
(3)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是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创立的。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是教学辅助工具。它通过各种“信号”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
(4)暗示教学法:是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卢扎诺夫创立的。其基本原理是: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统一,尤其使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接受信息。其具体做法是:a善于激发学生动机,设置能够诱发学生学习潜能的外部环境,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完整性、尽可能彻底的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尊重学生,帮助学生确立自信。B、用跨学科的观点,按照课题编制较大的教学单元,加强教学的整体性逻辑的感情效果。C、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采用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单项综合的艺术形式配合教学进行。
(5)非指导性教学: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他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为基础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我反省 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认识自我、表现自我、最后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这种教学地基本特征是:a、极大地依赖个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排除各种有碍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障碍;b、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c、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而不关心他过去的情感和经验;d、强调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在教学中的地位。
第一节 教学手段
识记:
1、教学手段: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2、传统的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教鞭、模型、 标本 等。
3、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幻灯机、电影、唱片、录音机、闭路电视和语言教室。
第二节 小学教学工作的实施
识记与领会:
1、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是: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小学教学中教学工作具体实施最常见、最普遍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对于以学生接受性学习为主要基础的学科课程是适宜的。
(1)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主要备教材(钻研教材)、备学生(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过程(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或课题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