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素质基本能力考点归纳逻辑思维能力_第5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2年8月21日

  (五)二难推理二难推理是由丽个假言前提和一个具有二肢的选言前提联合作为前提而构成的推理。它也称为假言选言推理。
  五、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在逻辑中,“必然”、“可能”、“不可能”等叫做“模态词”,包含模态词的命题叫做“模态命题”。根据四种模态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真假关系),便可构成一系列简单的模态命题的直接推理。
  1.根据模态命题矛盾关系的直接推理 www.examzz.com
  (1)必然p,推出并非可能非p;
  (2)并非必然p,推出可能非p;
  (3)可能非p,推出并非必然p;
  (4)并非可能非p,推出必然p;
  (5)必然非p,推出并非可能p;
  (6)并非必然非p,推出可能p;
  (7)可能p,推出并非必然非p;
  (8)并非可能p,推出必然非p。
  2.根据模态命题反对关系的直接推理
  (1)必然P,推出并非必然非P;
  (2)必然非P,推出并非必然P。
  3.根据模态命题下反对关系的直接推理
  (1)并非可能P,推出可能非P;
  (2)并非可能非P,推出可能P。
  4.根据模态命题差等关系的直接推理
  (1)必然P,推出可能p;
  (2)并非可能P,推出并非必然P;
  (3)必然非p,推出可能非P;
  (4)并非可能非p,推出并非必然非p。
  六、逻辑基本规律
  (一)同一律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必须是同一的。
  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公式中的A可以表示任何思想,即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概念或任何一个命题。
  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每一概念或判断都有其确定的内容,而不能任意变换。
  (二)矛盾律
  矛盾律实际上是禁止矛盾律,或不矛盾律。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反对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或者说,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是真的。
  矛盾律的公式是:并非(A而且非A)。公式中的“A”表示任一命题,“非A”表示与A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命题。
  (三)排中律.
  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排中律的公式是:“A或者非A”。
  排中律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思想的明确性。而思维的明确性也是正确思维的一个必要条件。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