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货币性要素。即由于一国的物价水平、利率、汇率的变化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
4、偶然性因素的变动。如货币对内价值的降低、反倾销调查的影响等。
5、外汇投机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四、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
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可分为国际收支逆差对经济的影响和国际收支顺差对经济的影响两个方面。
国际收支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1、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对本币造成强大的贬值压力。
2、如果一国动用国际储备调节国际收支,这又将导致对内货币供给的减少。迫使国内经济紧缩。
3、国内经济的紧缩会导致资本的大量流出,进一步加剧本国资金的稀缺性。
4、促使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导致对商品市场的需求进一步下降。
国际收支顺差对经济的影响:
1、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将会促使本币产生升值的压力,引致短期资本流入的大量增加。
2、短期资本流入的大量增加,造成汇率波动,进一步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
3、国际收支的顺差将扩大货币供给量,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4、最后,从贸易伙伴国的角度考虑,这容易引起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从而导致国际交易成本的上升。
五、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
1、财政政策调节。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则政府应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和提高税率;政府支出的减少通过乘数效应使国民收入数倍的减少;税率的提高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收益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收入的减少必然导致本国居民商品和劳务支出的下降,从中包括对进口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下降。
2、货币政策调节。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从而可以降低国内生产的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的价格,增强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两个角度纠正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逆差。再者,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将促进—国国内利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吸引资本流入,改善国际收支的资本和金融账户。
3、信用政策调节。如果经常项目逆差,可以有针对性地直接向出口商提供优惠贷款,鼓励其扩大出口;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提高进口保证金比例,抑制进口。另外,还可以通过向外商提供配套贷款吸引投资,通过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来平衡经常项目的逆差。信用政策的运用还可以通过影响利率水平的变化,进而对投资、价格等变量产生影响,并作用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
4、外贸政策调节。比较典型的做法是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实施贸易的管制。前者主要是通过提高关税来抑制进口,刺激对本国进口替代品的需求。后者则一方面运用配额、进口许可证等措施限制进口,另一方面运用出口补贴等措施鼓励本国商品的出口,从进出口两方面双向调节国际收支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