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生产条件分析主要是指项目建成投产后,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资条件和供应条件进行的分析。
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的生产特点是不同的。因此,建成投产后, 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生产条件也不完全相同。在分析时,要抓住不同类型项目最本质、起主导作用的需求功能,有重点地审核关键性的指标和有关问题。
(1)资源条件分析及原材料供应条件分析 
| 项目  | 
 内容   | 
| 
 资源条件分析   | 
 资源条件分析就是为了使项目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结合本地区的资源条件特点,通过对资源的分布、储量、开采利用的可能性和经济性等所进行的分析评价。   | 
| 
 原材料供应条件分析   | 
  原材料的供应需包括在加工过程中的物料损耗量,还需判断供应来源的可靠性。
  原材料的质量性能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和资源利用程度。所以,要对主要原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等加以了解,分析具体项目对各种投入物在质量和性能特征上的要求。
  原材料作为项目的投入物,其价格及其供应来源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项目成本及经济规模。通过对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变动作趋势分析,以预测供求情况。估计原材料的供应价格弹性和互补性,如果是需进口的原材料还应注意今后的汇率和税率变化,这些对于控制项目成本和保证资源优化利用有着很好的意义。 
  | 
 
(2)燃料及动力供应条件分析 
| 项目  | 
 内容   | 
| 
 分析和评价项目所需燃料的需求量能否得到满足   | 
  要依据产品生产过程、成本、质量和区域环境对所用燃料的要求来选择燃料种类。
  要分析燃料的供应政策,供应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来源和供应方式。如果是消耗大宗燃料的项目,还要落实燃料的运输及储存设施。 
  | 
| 
 分析和评价供水条件   | 
 在项目评估时,根据项目对水源、水质的要求,计算出项目的用水量,再结合当地的供水价格,分析耗水费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 
| 
 分析和评价供电条件   | 
 电力是供应生产的主要动力,耗电量大而又要求连续生产的工业项目,需要分析估算项目最大用电量、高峰负荷、备用量、供电来源,还要按生产工艺要求计算日耗电量、年耗电量以及对产品成本的影响,要尽可能保证动力供应的稳定性。   | 
| 
 交通运输和通信条件分析   | 
  交通运输条件不仅直接影响项目的建设进度,而且也直接影响着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与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水平密切相关。生产期交通条件的分析主要侧重于对物资运输所需的交通条件进行分析,其基本原理和方法与建设交通运输分析基本相同。
  通信条件是指电话和网络系统,它是现代生产系统顺利运转的保证条件之一。在分析时,应考察通信设施能否满足项目的需要。 
  | 
| 
 外部协作配套条件和同步建设分析   | 
  外部协作配套条件是指与项目的建设和生产具有密切联系、互相制约的协作企业,如为项目生产提供半成品、零部件和包装物的上游企业和接收项目产品的下游企业等。
  同步建设是指项目建设、生产需要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配套建设,特别是大型项目,应考虑配套项目的同步建设和所需要的相关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