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商业银行应对其经常使用的主要币种的流动性状况进行计量、监测和控制。商业银行除结合本币承诺来评价总的外汇流动性需求以及可接受的错配情况外,还应对所持有的各币种的流动性进行单独分析。对于持有的外汇总额及重要币种,应制定并定期回顾检查一定时期内对错配情况的限制条件。为保持安全的外币流动性状况,商业银行可根据其外币债务结构,选择以百分比方式匹配外币债务组合,即将所持有的外币资产尽可能地一一对应其外币债务。例如,商业银行的债务主要由美元、欧元和日元组成,则其持有的外币资产也参照美元、欧元和日元债务的比率。如果商业银行认为某种外币是其最重要的对外支付和结算工具,占有绝对比例,则可以选择以绝对方式匹配其外币债务组合,即完全持有该重要货币用来匹配所有外币债务,不持有或尽可能少持有其他外币资产,以降低外币流动性管理的复杂程度。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商业银行都应当参照本币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管理方式,严格控制外币资产负债的错配期限。
三、资产负债分布结构
商业银行应当深刻领会限额管理的真正内涵,尽可能降低其资金来源(负债)和使用(资产)的同质性,形成合理的资产负债分布结构,以获得稳定的、多样化的现金流量,最大程度地降低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自身情况,控制各类资金来源的合理比例,并适度分散客户种类和资金到期日;在日常经营中持有足够水平的流动资金,并根据本行的业务特点持有合理的流动资产组合,作为应付紧急融资的储备;制定适当的债务组合以及与主要资金提供者建立稳健持久的关系,以维持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及稳定性,避免资金来源过度集中于个别对手、产品或市场;同时制定风险集中限额,并监测日常遵守的情况。通常,零售性质的资金(如居民储蓄)因为其资金来源更加分散、同质性更低,相比批发性质的资金(如同业拆借、公司存款)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此,以零售资金来源为主的商业银行,其流动性风险相对较低。
知识要点
虽然流动性风险通常被认为是商业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但实质上,流动性风险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及战略风险长期积聚、恶化的综合作用结果。如果这些与流动性密切相关的风险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控制,最终将以流动性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
表6-1 流动性风险与各类主要风险的关系
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的关系 |
承担过高的信用风险可能导致不良贷款及违约损失大幅上升,贷款收益显著下降,从而增加流动性风险,如越来越多的贷款发放给高风险人群 |
流动性风险与市场风险的关系 |
承担过高的市场风险(投机行为)可能因错误判断市场发展趋势,导致投资组合价值严重受损,从而增加流动性风险,如超限额持有/投机次级金融产品 |
流动性风险与操作风险的关系 |
操作风险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从而对流动性状况产生严重影响,如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违规交易衍生产品造成巨额损失,不得不接受政府救助 |
流动性风险与声誉风险的关系 |
任何涉及商业银行的负面消息都可能危及其声誉,进而削弱存款人和社会公众的信心并造成存款资金大量流失,最终使商业银行被动陷入流动性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