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讲义:(第二章第二节)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4年10月11日
 2.失业的类型

  (1)按失业的原因分类。根据劳动市场上失业的原因,经济学家将失业归纳为三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种工作职位之间不停变动,或者常在跨越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产生的失业。例如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正在寻找工作,刚刚生育后的母亲正在寻找工作,或者离开原岗位试图寻找更好的工作等。这种失业,即使经济处在充分就业水平时也会存在。

  2)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所导致的失业。如果对不同类型劳动的需求发生变动,而劳动的供给未能及时调整,就会发生结构性失业。常见的案例是某些部门或地区的兴起和衰落所引起的职业间或地区间的结构失衡。

  3)周期性失业:是指当总支出和产出下降时,对劳动整体需求下降所引起的失业。许多地区和职业的劳动市场同时呈现失业率上升,是周期性失业的标志。

  区分失业类型有助于人们对劳动市场作出诊断。较高水平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甚至可能发生在劳动力市场总体均衡时;而周期性失业发生在经济衰退时期,是就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的结果。

  (2)按就业意愿分类。按就业意愿分类,失业又被划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1)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不愿意按照现行货币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就业而引起的失业。

  2)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3.充分就业和充分就业失业率

  (1)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零失业率,因为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动态经济中是不可避免的。

  (2)充分就业失业率是周期性失业率为零时的失业率,又被称作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率和结构性失业率之和,是稳定状态的失业率,是经济长期中趋近的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下的实际产出就是经济的潜在产出。

  (三)价格水平变动的衡量

  价格变化与实际产出的波动有密切联系,通货膨胀率是经济运行状况的主要指示器。

  1.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是指总物价或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当总物价水平下降(即通货膨胀率为负)时,被称作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率则是指总物价水平变化的程度。

  (2)通货膨胀的类型。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通货膨胀有三种类型:

  1)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以内,也称爬行式的通货膨胀。

  2)严重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100%。

  3)恶性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超过100%。

  (3)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过度增长,远远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货物。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3)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相互作用型通货膨胀,指由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上涨。

  4)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由于个别关键性商品的供求比例失调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和由于经济部门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2.衡量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标

  (1)消费物价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度量的是普通消费者购买一组固定消费品(包括食品、住房、服装及医疗服务等)的价格变动。该指数的权数是按照消费者预算支出中的比例确定的。

  (2)GDP平减指数。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衡量经济体所生产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可以解释GDP的所有组成部分(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的价格水平。该指数的权数随不同产品的份额而改变。

  (3)生产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PPI)衡量的是生产或批发环节的价格指数。计算PPI的固定权数是每种商品的净销售额。由于这种指数涵盖详细,在商业领域广为使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