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为(3)
本篇知识点关系:经济法 >> 第一章 总论 >> 第三节 法律行为与代理 >> 法律行为
【考情分析】
考频:★
2013年多选
【本节目录】
1.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2.法律行为的分类
3.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4.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5.无效的民事行为
6.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高频考点】:法律行为
(五)无效的民事行为
1. 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和种类
无效民事行为是指欠缺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行为人设立、变更和终止权利义务的内容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对无效民事行为作了列举性规定,该类民事行为包括以下几种:
(1)无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
(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5)违反法律或者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6)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民事行为;
(7)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注:部分无效的民事行为;这是指部分无效且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民事行为。部分无效的民事行为的无效部分从行为开始即无法律约束力,而其余部分仍对当事人有约束力。
3. 无效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
无效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其在法律上产生以下法律后果:
(1)恢复原状
即恢复到无效民事行为发生之前的状态,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
(2)赔偿损失
即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但如果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3)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或返还第三人
即指双方恶意串通,实施的民事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第三人。
(4)其他制裁
如果行为人因实施无效民事行为而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利益的,还可以给予行政处分、罚款,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1. 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可撤销民事行为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可以因行为人自愿的撤销行为而自始归于无效的民事行为。该行为与无效民事行为相比,有以下特征:
(1)在该行为撤销前,其效力已经发生,未经撤销,其效力不消灭。
(2)该行为的效力消灭,以撤销为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