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法主体
一、经济法主体的资格
1.概念:经济法主体,是指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享有一定权利、承担一定义务的当事人或参加者。享受经济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主体,承担经济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主体。
【示例】在地税局对甲企业征收营业税这个财税关系中,主体就是地税局和甲企业。其中地税局有征税的权利,是权利主体;甲企业有纳税的义务,是义务主体。
2.取得方式:法定取得和授权取得。
【示例】接上例,甲企业提供应税劳务或转让无形资产、不动产就自然取得了营业税纳税人的主体资格。地税局有征收营业税的主体资格,这是法定产生的。
二、经济法主体的分类
(一)根据主体在经济运行中的客观形态分类
|
经济决策(管理)主体 |
经济实施主体 |
国家机关 |
√ |
√ |
企业 |
√ |
√ |
事业单位 |
√ |
√ |
社会团体 |
|
√ |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
|
√ |
公民 |
|
√ |
1.国家机关
(1)国家权力机关主要作为经济决策主体出现在经济法律关系中;国家行政机关,特别是具有经济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主要作为经济管理主体出现在经济法律关系中。
(2)在某些情况下,国家机关或国家整体可以作为经济实施主体参加经济法律关系。
【示例】国家对外签订政府贷款或担保合同,对内对外发行政府债券,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作为股东投资设立企业等。
2.企业
(1)个别依法具有经济管理职能的特殊企业或公司,如有关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是经济管理主体。
(2)企业相对于其内部组织而言,也是经济决策主体和管理主体。
【注意】企业内部组织(如分公司、分厂、车间等分支机构或生产单位),虽无独立法律人格,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3.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科研院所)
事业单位主要以经济实施主体的身份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但在根据法律授权或行政机关委托实施经济管理职责时,是以经济管理主体的身份参加经济法律关系。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经济实施主体的有( )。
A.国家机关 B.各类企业
C.非营利组织 D.外国人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济实施主体。根据规定,经济实施主体没有国籍之分,包括上述四项,故选A、B、C、D。
(二)根据经济法调整领域不同分类
【注意1】政府的职能部门并非都是调控主体或规制主体,只有依法承担宏观调控职能或市场规制职能的政府部门,才能成为调控主体或规制主体。
【注意2】调控主体与受控主体,规制主体与受制主体,它们相互间的地位是非平等的,各类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是不尽相同的。
【注意3】调控主体与规制主体是主导者,但受控主体和受制主体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并非完全被动地受控或受制于人。
【例题·多选题】以下关于经济法主体的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经济法的调控主体都是政府的职能部门
B.政府的职能部门都是调控主体
C.社会团体可以成为调控主体或规制主体
D.事业单位可以成为经济法的主体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A项:经济法的调控主体并不都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全国人大享有宏观调控的立法权,可以成为调控主体;B项:政府的职能部门并非都是调控主体,只有依法承担宏观调控职能的政府部门,才能成为调控主体;C项:在社会团体中,有些行业协会等在行业内部规则的形成和治理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社会团体本身并不直接具有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职能,并不属于调控主体或规制主体。
三、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在经济法领域,有些主体可以行使法定的职权(必须依法行使且不可放弃的),履行法定的职责;有些主体则享有法定的权利(可以放弃),履行法定的义务。
【分析】权利与义务:针对受控和受制主体的说法;职权(权力)和职责:针对调控和规制主体的说法。
(一)调控主体与规制主体的职权
1.分类
2.调制权的分配
(1)调控权or规制权:同一主体可能既享有调控权,又享有规制权。(如商务部)
(2)立法权or执法权:
①立法权方面:分享模式。不仅全国人大享有立法权,而且国务院依法也可以制定行政法规,甚至国务院的某些职能部门都可能在事实上进行相关的立法。
②执法权方面:一般由相关职能部门行使专属的调制权。
【例题·判断题】(201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是行使市场规制立法权的行为。(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市场规制行为,主要包括对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消费者权利行为的规制权。而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行为,就属于行使市场规制立法权。
(二)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的主要职责
1.贯彻法定原则
2.依法调控和规制
3.不得弃权
(三)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主体的权利——市场对策权
(四)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主体的义务
1.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义务(针对强制性的调控和规制):如央行调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只能接受。
2.依法竞争的义务(包括经营者之间、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