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预算的编制方法与程序
一、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
按其出发点的特征不同,编制预算的方法可分为增量预算法和零基预算法两大类。
1.增量预算法,指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降低成本的措施,通过调整有关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方法。
它的假设前提,①企业现有业务活动是合理的,不需要进行调整;②企业现有各项业务的开支水平是合理的,在预算期予以保持;③以现有业务活动和各项活动的开支水平,确定预算期各项活动的预算数。
优点:工作量小,缺陷:可能导致无效费用开支项目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因为不加分析地保留或接受原有的成本费用项目,可能使原来不合理的费用继续开支而得不到控制,形成不必要开支合理化,造成预算上的浪费。
2.零基预算法一切以零为出发点,从实际需要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编制程序(三步):①各部门详细讨论计划期内应该发生的费用项目,并编写方案。②划分不可避免费用项目(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固定资产的租金)和可避免费用项目(如广告费、职工培训费)。对于不可避免费用项目必须保证资金供应;对于可避免费用项目,则逐项进行成本与效益分析。③划分不可延缓费用项目(如污染治理费用)和可延缓费用项目(如新建办公楼的费用),应优先安排不可延缓费用项目的支出,然后根据轻重缓急确定可延缓项目的开支。
【优点】①不受现有费用项目的限制;②不受现行预算的束缚;③能够调动各方面节约费用的积极性;④有利于促使各基层单位精打细算,合理使用资金。缺点:编制工作量大。
二、固定预算法与弹性预算法
按其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不同,编制预算的方法可分为固定预算法和弹性预算法。
1.固定预算法又称静态预算法,只根据某一固定的业务量(如生产量、销售量等)水平作为唯一基础来编制预算的方法。缺点:一是适应性差。二是可比性差。
2.弹性预算法又称动态预算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系列预算的方法。适用于编制全面预算中所有与业务量有关的预算,但实务中主要用于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和利润预算,尤其是成本费用预算。特点:适应性强,便于预算执行的评价和考核。
公式法总成本性态模型(y=a+bx),优点:①便于在一定范围内计算任何业务量的预算成本,②可比性和适应性强,③编制预算的工作量相对较小。缺点:①按公式进行成本分解比较麻烦,工作量大。②对于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只能先修正为直线,才能应用公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