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相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和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
另一种情况是,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甚至传统的影响,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但是.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是说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因为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相对于政治经济制度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也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特别是当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消亡之后,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仍然存在。另一种情况是.教育的发展超过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教育相对于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要求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学校自身的办学规律.这不是说学校要放弃学校教育任务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或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
三、教育本身的历史继承性
(一)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是指每一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的关系。教育本身具有自身的规律.而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只能越来越多地认识并利用它;同时,任何文化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一定社会形态下的教育,无论是其思想、制度和目标,还是内容、方法和手段,都是在继承与超越的基础上产生的。特别是与人的发展有着直接联系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教学原则.以及一些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或组织形式等,都不会因为社会的变更而完全改变.而总是或多或少地进行某种改造或完善。
(二)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
正是因为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各民族的教育才具有各自的特色和强大的生命力。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本民族的教育传统.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教育中的优秀成分,结合现代社会对其成员的需要和现代社会积累的成果.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