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教育学》章节知识点(第二章第四节)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7月16日
学生文化:
  (一)学生文化的成因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这表现在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由于特定的身心发展需要,有着一些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同时也表现出某些不同于其他学生的文化特征。
  2.同伴群体的影响
  学生多处于青少年时期,有着自己交往的同年龄的群体。在这种群体中,会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规范等,构成一种与成人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
  3.师生的交互作用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是学校生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在这种交往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不同,学生的反应也就随之各异。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学生所处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是制约学生文化特征的又一重要因素。社会经济地位一般都有着一些特定的思想观念、价值规范等。学生生活在家庭中,其思想、行为也难免会受到家庭的影响。
  5.社区的影响考试站(www.examzz.com)
  学生生活的社区对其文化的形成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社区作为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一般总会形成与社会共同体相应的规范与制度。它使得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习得了社区的文化特征,并把它带到学校中来。
  (二)学生文化的特征
  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学生从儿童迈向成人的一种过渡性的产物。
  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个体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
  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学生文化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可能会因共同的种族、民族等特征结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群体,也可能会因共同的社会经济背景而形成独特的社会阶层文化;他们可能会因性别的差异,在学校中表现出不同的性别文化特征,也可能会因年龄的不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显现出不同的社会文化需求。
  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从整个学校文化来讲,学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是对学校文化的一种补充。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