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由于它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班级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课程表同时对全班进行集体授课,因而能使大量的学生同时在较短时间内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同个别教学相比,班级授课制扩大了教学规模,加快了教学速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规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保证让全班学生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第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同班学生学习内容相同、程度相近,便于相互切磋讨论,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积极的集体舆论,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关心他人和集体的思想品德。另外,各科教师轮流上课,他们在业务、思想、风格等方面各有特点,学生可以从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班级授课制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三、分组教学制
为了解决班级授课制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病,l9世纪末20世纪初,分组教学在一些国家出现。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一般可分为两类,即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一)外部分组
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学科能力分组是把一个年级的学生,按智力和学习成绩分成好、中、差三组或分成A、B、C等若干组,对不同的组授以不同的课业,如对A组授以较高深的课业,对B组授以普通课业,对C组授以最基础的课业。
跨学科能力分组是根据某一年级的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分成不同的A、B、C组。由于同一学生各科的成绩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在不同学科中可能被分人不同的水平组。这种分组,一般只在较难学的学科中进行,如数学、外语、自然科学等,其余仍在原班进行教学。
(二)内部分组
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内部分组也有两种:一种是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学习目标的分组,即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后,对学生进行“诊断测验”,根据结果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丁组。甲组学生自学补充教材,乙组学生由教师上附加课,丙、丁组学生由不同的教师上基础复习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对甲、乙组学生进行附加课测验,对丙、丁组进行复习课测验。尔后各组又合并为原来的班级,重新学习新课。经过一定时间后再分组。这样不断分组,不断合并,直到学期结束。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使优等生扩大知识面,能力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