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第四章第二节)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6月14日

第二节 常见活动区

  活动区的种类没有统一规定,教师可以依据教育的需要和儿童的兴趣灵活设置,但是我们在设置的时候也要周全考虑设计原则、区域布局以及材料投放等问题。
  一、常见活动区的分类和功能
  明确区域活动设置的要求之后,就要对所要设置的区域进行命名和归类。一般来说,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来决定活动区的种类,应尽量满足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动作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类活动区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准确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如教师发现本班幼儿在语言和社会性方面发展不足,同时发现幼儿在动手操作方面十分感兴趣,就可以依此设定以下活动区:图书区(语言区)、角色区、积木区、科学区(操作、探索区)、美工区。当然,教师也可随时根据幼儿的特殊兴趣和需要,调整区域活动的内容和规模。应该特别注意的是.活动区的名称是为了便于分类和记录而确立的,只是一个代号,没有绝对的标准,主要视教育功能而定。比如投放剪刀、纸张、树叶、水等材料的区域,如果是以探索为主要目的,我们可以命名为“探索区”、“科学区”;如果是以发展美术能力为主要目标,我们可以命名为“美工区”;如果是以发展动手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我们可以命名为“操作区”。以下材料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
  二、对活动区进行合理布局
  环境的设置要为儿童服务。我们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既要有多个有利于儿童个别活动的不同活动区域。又要有集体活动的空间:既要有活动室环境的整体布局.还应有细节的暗示及空间划分的动静区分等。总之,要使地面、墙面、桌面被充分利用,使环境布置、材料、设备等蕴涵的教育因素发挥作用,使儿童在其中充分活动、和谐发展。
  (一)布局的策略
  1.干湿分区:美工区、科学区要用水,而图书角不需要水,应该分开。
  2.动静分区:建构区、表演区、音乐区等属于热闹的“动”区,而图书区、数学区等活动量较小,需要安静.这样两类区最好离得远些。以免相互干扰。
  3.相对封闭性:由于界限不明晰,会导致儿童无目的地“乱窜”。所以教师要利用各种玩具柜、书架、地毯等现有设施作为活动区之问的分界线。不同的活动区、不同年龄的幼儿有不同的要求。图书区的封闭程度要高一些,而美术区、娃娃家则可以开放一些,以便于取水换水和出入方便。小班幼儿因为注意的有意性和稳定性较差,很容易被外界的刺激影响,所以需要封闭程度高的环境,而大班则应加大开放性,以利于活动内容的丰富和区域之问的交流。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