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第二章第四节)_第5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3月11日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游戏是学前教育机构的基本活动。游戏最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儿童最愿意从事的活动,最能满足儿童的需要,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具有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价值。
  (1)游戏是儿童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游戏也是一种学习,它是一种更重要、更适宜的学习。福禄贝尔说:“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幼儿最自然的活动方式就是生动活泼的游戏。蒙台梭利说: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以过程为导向,以乐趣为目的,以内驱动机为主的活动。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生性好动,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他们儿童身体、智能、道德品质、情感、创造性发展以及成长的重要手段。在游戏活动中易于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轻松愉快。
  (2)游戏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
  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又是课程实施的背景,还是课程实施的途径。游戏所涉及的内容是与儿童的兴趣相关联的,游戏应该与儿童的行为相关联,游戏应该与儿童的主动、自发相关联。教师要充分发挥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保证游戏的时间和空问,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使儿童充分自主、愉快地游戏,通过游戏促进身心发展。
  3.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
  学前儿童认知直觉行动性与形象性的方式和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中、小学生那样,主要通过课堂书本知识的学习来获得发展,而必须通过活动去接触各种事物和现象,与人交往,实际操作物体,才能逐步积累经验,获得真知。离开了活动,就没有儿童的发展。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不能只让儿童静坐着看和听,而应该尽各种办法,引导儿童主动活动。因为,对他们来说,只有在活动中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才是理解性的学习。教师应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出发,以活动为基础展开教育过程。同时,活动形式应多样化,让儿童能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得到发展。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育的活动性
  ①以活动为中介,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儿童的发展
  学前教育促进儿童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活动来进行的。学前儿童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使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充分的活动空间、时间,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以及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为儿童积极主动活动提供可能。
  教师既要相信儿童,放手让他们进行各种活动,又要适时地支持和引导,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还应鼓励儿童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活动真正成为儿童发展的手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