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2014年小学心理学章节备考重要知识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4年6月5日

  总体来看,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发展较为平稳,显示出协调性。在过渡的过程中,存在着转折或质变的时期,即关键年龄。从整体发展来看,关键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

  7.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8.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1)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影响。

  (2)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水平。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9.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与奖惩等。

  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小学生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和条件、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难点是如何根据理论来促进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