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体验阶段主要是鉴赏主体反作用于艺术作品,整个心理活动处于-种主动状态,体现为-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在审美体验中。鉴赏主体的审美想象越丰富,审美理解越透彻,那么他的审美情感就会越强烈、越深刻。
3.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升华
作为艺术鉴赏活动的最高境界,审美升华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艺术鉴赏的审美升华,实际上就是鉴赏主体通过审美再创造活动,在鉴赏对象(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而引起审美愉悦,产生美感。
八、艺术鉴赏的-般规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艺术鉴赏作为-种审美再创造活动,需要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它同艺术创作-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教育者要想将艺术鉴赏的这种规律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充分揣摩作品内涵
对艺术的欣赏不能仅仅停留在艺术作品的表象,而是要从审美心理出发去感受作品、感受艺术家、感受作品的内涵。进而达到欣赏者和艺术家、个人审美经验和普遍经验的交融,甚至于使欣赏者得到更深层次的升华,这才是欣赏的真正含义。
(二)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参与
艺术鉴赏活动是主观和客观的统-。活动需要主体的直接参与。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动手实践过程中去,亲历探究过程,通过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为受教育者提供理性指导
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理性知识的引导。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在欣赏中把感性经验与理性经验相结合,才能知道他是美的,更能了解他为什么是美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将概念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讲解给学生。要在-个系统性的整体教学中逐步发展,由低向高的发展。每个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都是不同的,教师要让学生在其指导下,通过与别人交流感受,然后在理性知识的指导下使学生个体感受与艺术家创造达到基本统-的境界。尽量保持-点学生个体的-些感受,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这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