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知识要点(第八章教学)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1年12月14日

  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
  识记:

  1、班级授课制: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制成固定的班级,由固定的教师按照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按照固定的课程表,一节课一节课地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
  理解与应用:
  1、如何评价班级授课制:
  优点:(1)班级授课制使教学获得了较高的效率,使教育普及成为可能;
  (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3)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有利于他们彼此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
  局限:(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比较多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现成知识;(2)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3)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地多样化,形式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4)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地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5)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彼此之间缺乏分工与合作,因此学生地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
  2、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近代以来,班级授课制成为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人们并没有停止对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目的是试图在保持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同时能够克服它的局限性。
  (1)分层教学(分组教学)
  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生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2)小组合作学习
  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
  (3)小班教学
  学生人数通常在15——25人之间。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