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重点10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8月20日

第十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本章考情分析:

年份

单选题

多选题

合计

2007年

2题2分

1题2分

4分

2008年

1题1分

1题2分

3分

2009年

2题2分

1题2分

4分

2010年

2题2分

2分

本章主要考点:

1.公共物品的特征、需求显示

2.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

3.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

4.公共财政的职能

5.公共选择的理论

6.政府失灵的表现

本章考点串讲:

考点一:公共物品的特征及需求显示

公共物品的特征

非竞争性

(主要特征)

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这一特征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

非排他性

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闲难。

私人物品的需求显示

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的;

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

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的。

考点二: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

公共物品的供给包括两重含义:

公共物品供给的

两重含义

类别

具体内容

公共物品的融资

政府融资

(强制融资)

政府应作为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提供者,以强制税收的形式为公共物品融资。政府融资的缺点是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

私人融资

(自愿融资)

适用公共物品的受益结构和成本分担都比较清晰的小规模集体或者提供者同时也是该公共物品的主要受益者。私人融资的缺点是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

联合融资

常见的手段是政府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私人机构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生产

政府生产

代表公众利益的政治家雇佣公共雇员,与他们签订就业合同,合同中对所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做出具体规定。

合同外包

是指政治家首先与私人厂商签约,再由这个私人厂商与其雇员签订劳务合同,按政府的要求完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生产任务。合同外包是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的表现。

考点三: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

①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制度(是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结构的核心)

②公共物品供给的融资制度

③公共物品供给的生产制度

④公共物品的受益分配制度

考点四:公共财政的职能

公共财政职能

关注的知识点

资源配置职能

1.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大小决定于政府的职能范围,应当是市场失灵而又为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2.机制手段

(1)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3)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4)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

(5)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收入分配职能

机制手段:

(1)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

(2)加强税收调节;

通过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将企业和个人的收益调节到合理水平,通过资源税调节自然资源形成的级差收入。

(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

(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包括: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

机制和手段:

(1)通过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影响就业水平,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

(2)通过税收等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