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之公共决策_第3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1年12月9日

  ⑥决策失误的责任由集体承担,从而掩盖了个人的过失,造成了逃避责任现象的经常发生;

  ⑦当组织不具备群体决策的条件时,一旦采取群体决策形式,往往会带来非常不利的结果;

  ⑧在多数情况下,激励只是群体决策的附加价值,并不是群体决策的目标所在。把群体决策作为激励的一种手段的做法并不明智;

  ⑨在决策目标和问题情境不清楚时,采取群体决策往往会把本来就不确定的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8、群体决策的抉择规则

  (1)一票否决(全体一致)

  一票否决即全体一致原则,指决策群体所有成员必须意见完全一致才可最终选定某个备选方案,有任何人持不同意见,方案都不能通过。

  全体一致原则表现出以下两点特征:(1)决策者平等分享决策权;(2)决策者中没有人因最终的方案选择而利益受损,即决策者都能由此获得一定的收益。

  (2)多数规则

  多数规则即少数服从多数,以多数票通过中选方案的抉择规则。既然全体一致在很多情况下难以做到,那么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多数票制以最大限度地照顾多数人的利益。

  多数规则的变异形式:孔多塞标准、博尔达计数、赞成投票制、淘汰投票制、正负表决法。

  ①孔多塞标准。孔多塞标准是另外一种多数决定的方法,常被称为“两两对比法”或“成对表决法”。它是由法国数学家孔多塞首先提出的,指对所有的备选方案都进行成对的比较,先表决两个方案,获得群体成员过半数赞成票的方案再同余下的方案进行成对比较,依次表决直至得出最终结果。

  ②博尔达计数,即首先给每个备选方案按照偏好次序依次排列打分,然后计算各个方案的总分,分数最高者胜出。这种多数决定的方法被称为“偏好次序表决法”,即先由各成员对备选方案标明其偏好,然后由群体运用加权计算法排出各方案的优劣顺序,并作出最后的选择。表示群体成员偏好的形式有两种:偏好程度和偏好顺序。

  ③赞成投票制。赞成投票制是由布拉姆斯和菲什伯恩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表决方法,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同意表决法”,即先由群体成员对所有他认为可以接受的方案投赞成票,得票最多的备选方案即可中选。

  ④淘汰投票制。淘汰投票制是在抉择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表决方法,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否定表决法”,即先由群体成员对所有他认为可以舍弃的方案投反对票,得票最多的备选方案即被淘汰,否定表决依次进行,直至剩下最后一个备选方案。

  ⑤正负表决法。正负表决法可以对某一备选方案或者投赞成票或者投反对票,但两者只可择其一,每一个备选方案的正负之和就是净余票,净余正票最多者获得通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