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版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1.4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9月6日
 
(一)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二)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四)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五)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三、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指反映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表达式。从形式上看,会计等式反映了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各项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实质上看,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和基本财务状况。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通常称为第一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反映了企业在任一时点所拥有的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所有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了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基本关系。它实际上反映了企业资金的相对静止状态,故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它是会计的基本等式,也是复式记账法、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二)收入-费用=利润  
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收入,实现盈利。企业在取得收入的同时,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企业将一定会计期间所形成的全部收入与发生的全部费用相比较,其差额就是企业在这一期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如果收入大于费用,其差额就是利润;反之,就是亏损。因此,就有了下列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是对会计基本等式的补充和发展,称为第二会计等式。它表明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与相应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它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绝对运动形式,故也称为动态会计等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