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形成与分配的核算  
(一)利润形成的核算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利润形成核算的会计处理  
1、收到投资利润  
企业从其他单位分的投资利润,是企业的收入,称“投资收益”,记在贷方;分的利润的具体表现为一项资产的增加,记在“银行存款”的借方,应当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投资收益  
2、盘盈设备的处理  
财产清查中盘盈或盘亏财产物资,都应当报告给上级。而这些盘盈或盘亏的财产物资,就记在了“待处理财产损溢”这个账户中。上级批准处理后,再作相应处理。本例中,是盘盈,也就是多出来一台设备,批准为营业外收入,应贷记“营业外收入”;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又由于设备是固定资产,所以明细账是“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本业务应当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  
3、意外损失原材料的处理  
意外损失,在企业应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应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又由于材料是流动资产,所以明细账是“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4、计算应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理解这笔分录,应对比: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一个是所得税,一个是城市维护建设税而已。都是费用的发生导致负债的增加,费用发生记借方,负债增加记贷方。  
5、月末,结转各收入类账户  
企业取得收入的时候,记在各收入账户的贷方,因此,各收入类账户就有了贷方余额,表示本月收入的累计数。月底,我们应当将收入从借方转出,借记各收入类账户;同时,本年利润增加,作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记在贷方。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投资收益  
贷:本年利润  
6、月末,结转各费用类账户  
企业发生费用的时候,记在各费用账户的借方,因此,各费用类账户就有了借方余额,表示本月费用的累计数。月底,我们应当将费用从贷方转出,贷记各费用类账户;同时,本年利润减少,作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在借方。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一般情况下,企业总收入大于总费用,即有了本年利润。从“本年利润”账户上来看,也就是有了贷方余额。  
利润分配的核算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可供分配的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本年实现的净利润+其他转入  
(1)提取盈余公积  
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  
(2)应付优先股股利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4)应付普通股股利  
(5)转作资本的普通股股利  
(二)利润分配的会计核算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实际上是所有者权益的转换,可分配的利润减少,借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增加,记在贷方。一般是按本年净利润的10%提取。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2.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  
分配现金股利,实际上是资金退出企业的一种方式,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可分配的利润减少,借记“利润分配”;向股东的支付义务增加,贷记“应付股利”。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应付股利  
3.结转本年利润  
到年底,我们应该把“本年利润”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这个明细账。如果本年企业收入总额大于费用总额,则表示企业本年有净利润,表现在“本年利润”账户上有贷方余额。结转的结果,会导致本年利润减少至零;“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增加。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  
贷: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